坐在学长的根茎写作业 顶着学长巨无霸写作业一般指的是坐在学长的那个东西的上面写作业,感觉真的会很刺激的意思。
玉娴这边把一切都收拾妥当,那头周安和兄弟也正好把手里的活都干的差不多了,“三丫儿四丫儿,咱们该回家了。”周安和大老远的就喊自家闺女。
“爹,大伯,你们得帮我们抬着麻袋呢。里面好多萫子,我们弄不动。”见到父亲和大伯过来,玉娴赶忙大声的喊道。开玩笑,那么多的萫子可是很沉呢,她和玉妍两个小丫头怎么能搬动?自然要让父亲动手了。
周安和跟周安邦原本以为,俩女孩今天一人能捡一背筐的萫子就很好了,俩女娃娃能干点儿啥?可是这会儿走到跟前,见到地上一个麻袋里装了大半袋还多的萫子,周安和反而是有些惊讶了。
“这都是今天捡的?三丫儿,你可别把你姥娘家的萫子给装走了啊。”周安和有点儿不敢相信。
倒是那头韩家老太太撇了撇嘴,“韩家可没人捡这东西,咱家种了好些地,家里也就养了两头猪,还真是不用喂萫子。”韩家其实过得不比周家差,养两头猪,也不过是为了过年而已。家里种了好多地,没必要还得捡萫子喂猪。
周安和听见岳母这话,多少有点儿讪讪。周家只是明面上看着光鲜,内里一些事情别人不会知道。别看着好像家业挺大,说正经的,还真是未必能赶上韩家的日子这么滋润。
玉娴瞧见父亲脸上有几许不自在,知道父亲面对姥娘,也同样是有些心虚,于是连忙开口帮忙打圆场。“爹爹,这是振文振云两位表哥帮忙了一上午才捡回来呢,光指着我和四妹,哪里能有这些啊?多亏了表哥他们呢。”
“姥娘,我们这就回家了啊。时候真的不早,表哥这会儿可能是睡觉去了,我就不去打扰。等他们醒了,姥娘替我谢谢表哥们,往后要是表哥有时间,也可以去周家坐坐。我也没啥能帮表哥的,等表哥娶表嫂的时候,我肯定来帮忙。”
玉娴笑嘻嘻的一番话,倒是把韩家老太太给逗笑了,“你这丫头可是越来越鬼灵精了啊,调皮捣蛋的。你大表哥今年冬天可不是就该成亲了怎么?到时候让你娘领着你们都回来帮忙,哪个也别想闲着。”
老太太这么说,玉娴却丝毫不在意,“那敢情好了,我还巴不得回姥娘家多住一些时候呢。成,等大表哥娶媳妇的时候,我们姐妹肯定去帮忙。姥娘,时候不早,我们可就走了啊。等着过几天不忙了,我会跟我娘说,让她回去看你们的。”
玉娴向老太太摆摆手,然后就跟玉妍俩人背着背筐,跟在父亲和大伯的身后,走到他们栓马车的地方,坐着马车离开了参场子,一路往回走了。
大半个时辰之后,村子就近在眼前了。玉娴坐在马车上,看着眼前笼罩在昏暗光线下的小村庄,一时间倒是有点儿恍惚。
此时此刻,太阳已经下山了,西边的天空仅留下最后一抹暗红。落日余晖下的小村庄,处处炊烟袅袅,不知是谁家的女人,正在喊外面调皮的儿子回家吃饭。还有一些人赶着牛车马车,载着满满一车苞米棒子,满面笑容的往村子里走。
北方的秋天来的早,才八月初,傍晚的天气已经有些凉了。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黄叶随风飘落,落在地上被风卷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反而让人听见了,心情更加宁静平和。
眼前的这一切,平静祥和之中透着一股子由心而出的喜悦,让玉娴有些出神。这是她前世从未体会过的一种生活,换一种状态,感觉其实也挺不错的。
玉娴正在出神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喊她的名字,“玉娴,你这是去哪里了?怎么这一身打扮啊?你的病可好了么?你身体弱,要多当心才好。”
这个声音低沉醇厚之中,还略带一点儿稚嫩,可以从声音里听出来,说话的人年纪不大,应该是刚刚度过变声期的男孩子。玉娴对这个声音可是很熟悉的,连忙扭头往旁边看去。结果就看见,从他们的马车后面有一辆马车追赶了上来。
这架马车可跟周家的骡车不一样,人家那可是正经的马儿呢,而且也不是寻常做农活用的平板车,而是那种带车厢,装饰很好专门用来坐人的马车。此时,那辆马车前面的帘子挑开,玉娴可以清楚的看见,马车里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
“彦哲大哥,你这是出门回来了?好几天没见到你了呢。我已经好了,今天跟着我爹还有大伯去山上捡萫子了,倒是不成想,回家路上遇见学长。”
见到那个男孩,玉娴便笑了起来,“多谢学长的牵挂,我的病症已经好了。多亏学长,不但把我从水里救起来,还一直细心救治,要不是学长,我怕是连小命都没了。”
眼前这人,是村子里蒋家的大公子。蒋家也是不简单,在镇上和县城里都有医馆,据说蒋郎中当年可是御医呢。后来不习惯京城里的生活,才会回老家来生活的。蒋家也是村子里的大户,蒋彦哲作为蒋家大少爷,两年前就负责镇上医馆和药铺的经营了。
说起来这蒋彦哲还是玉娴的救命恩人呢,当时玉娴被永成领着人推到了村子的小河里,尽管那小河的水不是特别深,可是对于一个十二岁又身体不太好的女孩来说,还是很危险。当时玉娴惊慌之下倒在水里,被流水冲的根本就站不起来,要不是蒋彦哲及时发现下水把玉娴救起来,玉娴当时就没命了。
蒋彦哲从水里救出了玉娴,就赶紧把她送回了周家,又帮忙救治,好歹算是保住了玉娴的性命。当然,这是外人如此以为的,而实际上,原本那个玉娴已经死了。现在的玉娴,就是借着那个机会重生的,再也不是以前的玉娴了。
玉娴身体弱落水之后高烧不退病了好久,都是蒋彦哲帮着医治的。这个蒋彦哲还真是一副热心肠,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周家人去找,他都会过来给玉娴诊治,就这样才救下了玉娴,总算是转危为安。也因此,玉娴对蒋彦哲特别感激,并且真心的喊他彦哲大哥。
见到蒋彦哲,玉娴忽然想起了背筐里的那块鹿胎。或许,她可以托蒋彦哲帮忙,配一些药材进去,这样的话,可是比单独的鹿胎效果好很多呢。想到这里,玉娴连忙扭头对父亲说道,“爹,我还有点儿事情要找学长帮忙,爹爹先回家吧。”
说话间,玉娴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顺手把自己的背筐也拿了下来。那边,周安和兄弟也跟蒋彦哲打了招呼,又叮嘱玉娴早一点儿回家,接着便赶着马车回周家了。
这边,蒋彦哲一听说玉娴找他有事情就笑了,正巧他也有点儿事情要找玉娴呢,于是便让车夫停下来。蒋彦哲也跳下马车,跟玉娴就在路边攀谈起来。
“学长,我有点儿事情想要求你。这是今天我姥娘给的一块鹿胎,学长应该也知道,我娘自从生了五妹之后,这些年就一直没动静。我听家里人说,我娘在五妹月子里没养好,落下毛病了。”
“能不能抽空请学长给我娘看一看,然后把这鹿胎配上一些药材,熬成鹿胎膏啊?我想让我娘好好养一养身体,要是能再有个弟弟,那就好了。”玉娴骨子里,还是小玉的性格。她此刻心急于母亲的身体,倒是忘记了,这些话好像不该是一个十一岁女孩应该说。
蒋彦哲以前跟玉娴接触的并不多,只是前次救了玉娴之后才慢慢有一些接触,加上以往对周家的了解,大概也知道玉娴娘在周家的一些情况。此时见到玉娴如此担心母亲,蒋彦哲越发觉得眼前的女孩那么贴心,倒是没有在意玉娴的异常。
“好啊,这个倒是容易,鹿胎膏我的确是会熬制。那这样吧,最近我都会在镇上,哪天要是三婶儿有工夫,就到镇上医馆来。我让医馆的老郎中好好给她看一下,然后再配药,这样可好?”
蒋彦哲如此轻易的就答应,倒是让玉娴很是开心,“那就谢谢学长了,对了,学长,你能不能先帮我拿着这鹿胎啊,我怕我带回家去放不好,反而弄坏了。”
其实玉娴是担心,要是她拿回周家,万一被齐氏跟吴氏发现,估计这东西就保不住了。要知道,鹿胎可是一味非常名贵的药材呢,也是值不少钱的。韩氏那个性子太软,到时候妯娌张嘴要,她肯定就给人了,那怎么行?
当然,家丑不可外扬,玉娴自然不能跟蒋彦哲这么说啊。于是就推脱自己不懂药材储存,想要让蒋彦哲帮忙拿着。反正也是要拿去配药的,早晚都要给蒋彦哲。
蒋彦哲一听就笑了,伸手便接过了那个纸包,“好啊,这个容易,我就先帮你存放起来,等着给婶子诊治之后,我就动手配药。”
“对了,有件事我还要跟你说呢。是这么回事,咱们镇上不是有个加工人参的作坊么?那是县衙里官办的,每年都要招不少人手过去做货。今天拿作坊的管事跟我提起来,说是人手还缺几个,我想问问你,你家大姐想不想去?”
“那边给的工钱挺高的,一天给八十文,就是不管午饭。里面的活也不算特别累,就是需要一些细心的女孩子。管事的跟我说,大概从八月初几就开始干活,一直到十月中旬左右才算完事。两个来月,也能挣不少工钱了。”
“你回去问问你大姐,要是她想去,就让她去镇上医馆找我,我给她担保,让她去做工。你大姐十四岁,正好符合人家的要求。两个来月要是能挣几吊钱,留着扯一些布匹做衣裳,或者是买些胭脂水粉什么的也挺好。”
蒋彦哲这话,倒是让玉娴有些吃惊,她瞪大了眼睛,有点儿不敢相信。镇上有个作坊是县衙官办,专门用来加工人参的,这个玉娴听说过。但是那里面招人特别严,没有一些关系的人是进不去的。主要是人家给的工钱高,里头的活也不累,不知道多少人脑袋削尖了想要进去做工呢。
作坊里招工要求的比较严,首先必须是年纪在十四到十六岁没成亲没有家累的女孩子,第二个是要心细勤快能干,第三个,则必须是附近村子里,家中种了人参,对于加工懂一些的人。镇上的不行,那些人不懂,怕她们把活干砸了。
尽管要求很多,条件也比较苛刻,可架不住人家给的工钱高啊,八十文一天呢,一个壮劳力一天也没有这些工钱。所以不少人都是托了关系找人,让家里的女孩子去做工。这样难得的好事情,玉娴这么可能不答应?
周家那么多人呢,也不缺大姐一个人干活,让大姐去挣钱多好?不求着贴补家用,大姐十四了呢,眼看着就要说亲事,手里有点儿私房钱,往后自己随便添置些衣裳首饰也好啊。难不成还指望着周家给出钱?太不可能了。
当然,想要让大姐出去做工,肯定还是要奶奶同意才行。玉娴觉得这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太太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应该不会反对。要知道,能进作坊做工,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行,大姐肯定有时间的,学长哥,那我可就替大姐谢谢你了啊。等会儿我回家就跟爹娘还有大姐说,然后让大姐去镇上找学长。说实话,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谢谢学长了,你救了我,又这么帮着我们家,真的太感谢你了。”
玉娴自然不想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由衷的向蒋彦哲表示感谢。
蒋彦哲闻言便笑了,“谢什么?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着的,我也只是动动嘴而已。不过呢,我只能给你大姐担保,你可别跟旁人家提起啊。要是大家伙都来找我,我可是没那么大的本事呢。”
蒋家的医馆,跟那个作坊离着很近,隔着一条街斜对着而已。作坊的管事跟蒋彦哲有些交情,这点儿事情对蒋彦哲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蒋彦哲行事并不张扬,也不喜欢被打扰。他只是对玉娴的印象不错,才会主动提出来帮忙,至于其他人,他可没那些热心肠呢。
蒋彦哲的意思,玉娴自然很明白,于是赶忙点头答应,“行,我知道应该怎么说,不会让别人去烦学长。学长,你这么帮着我们家,我该怎么谢你啊?”对于眼前这个大男孩,玉娴还真是感激的很,可是如今她真的没什么办法答谢人家,心里也是有些为难。
蒋彦哲闻言便笑了,低沉的笑声在玉娴耳边回荡,“你这丫头心思还真不少呢,哪用得着那么见外啊?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谢什么?行了,时候不早,咱们还是赶紧回村子吧。来,上车,我带你一起回去。”
蒋家跟周家,都在村子的里头,此时他们还在村口呢,往里走还有一段路。玉娴还带着个背筐,蒋彦哲看着玉娴瘦弱的小身板儿,生怕她累着。所以成就提出来,让玉娴跟他一起做马车,正好顺路送玉娴回家去。
玉娴原本就是个爽快的性子,加上她又没有那些什么男女大防的观念,自然也不会觉得如何,于是便欣然答应。“好啊,正好今天在山上也有点儿累了,我还真是不想走回去呢。”
蒋彦哲听见玉娴这么爽快就答应,心情更好了。于是一伸手帮着玉娴把背筐放在了马车上面,然后又扶着玉娴上了车,坐到车厢里,之后自己才上车。不过蒋彦哲倒是没有坐在车厢里面,而是跟车夫一人一边,坐在外面。
车夫这时鞭子一挥,赶着马车就往村子里走。正好两家都在村子东头,蒋家在村子东北角,倒是也算顺路。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周家后面的那条路上。“学长,我在这儿下车就行了,不用绕到前面去。”
说话间,玉娴便要从马车往下跳,倒是蒋彦哲,连忙一把扯过玉娴来。“你这丫头倒是个急性子,你倒是等马车停稳了啊。等等,我先下去接你。”
说话间,蒋彦哲便率先跳下马车,然后回身把玉娴的背筐取下来,最后才伸手扶着玉娴下车。
“你也不瞧瞧你这小身板儿,自己多注意点儿。马车可是不矮呢,跳下来伤着怎么办?毛躁丫头,以后自己当心啊。”蒋彦哲一边扶着玉娴下车,一边不放心的叮嘱着。
“知道了,学长,那我可回家了啊,到时候我和我娘去镇上找你。”玉娴背上背筐,朝着蒋彦哲挥挥手,然后便朝着周家走去。
蒋彦哲笑着摇摇头,又重新跳上马车,车夫赶着车走了。
玉娴故意绕路,从周家东头那边绕过去。来到自家屋后时,就把背筐里的东西,顺着园杖子扔进了周家的院子。
周家老二老三老四都是住在后院的,周安同一家住在正房,周安和一家住东厢。玉娴背着的背筐里,正是韩家老太太给她们姐妹预备的各种好吃的,这些玉娴可不打算拿出来分享,自然要想办法藏起来。
玉娴故意绕到东面来,就是为了这个。东厢房后头没别的东西,就是一些柴禾之类的,平时也没人往这边转悠。此时把东西都扔进去,晚上她抽空拿回家就行了,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
玉娴的手挺有准头,正正好好扔在了柴禾垛上头,没落在地上,就不怕被耗子给偷吃了。玉娴拍拍手,拿着空空的背筐,快步跑回了周家院子。
等玉娴回到周家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快要酉时中了。八月初的时节,天色渐渐昏暗起来,东屋点了一盏油灯,周家众人已经准备吃饭了。倒是玉妍,竟然没有进门,而是等在大门口,直到玉娴回来,玉妍才松了口气。“三姐,总算回来了。”
玉娴见到四妹在门口,有点儿惊讶,“玉妍,你不进屋去洗手吃饭,等在外面做什么?”
“三姐,咱们带回来的东西要怎么处理我又不懂,我不得等你回来一起啊?”有玉娴带着,玉妍如今也渐渐的精明起来。玉妍知道她们今天带回来的东西要交出来一半,但是却不知道哪一份儿是给周家老太太的,万一弄错了岂不是吃亏?于是就等在大门口,等着玉娴回来一起进去。
玉娴一听妹妹这话,也是忍俊不禁。行啊,看起来四妹也不是个笨蛋嘛,只是没人领着而已,好好教导,以后也是个鬼灵精啊。“你这小丫头还挺鬼呢,嘿嘿,来,把你背筐里的东西给我一些,咱俩一起进去。”
说话间,玉娴就伸手从玉妍的背筐里取出来一包蘑菇之类的东西来,扔到自己的空筐里,然后扯着妹妹,俩人这才往屋子里走。正好那头周安和跟周安邦俩人也卸了车,周安和一个人扛着萫子走过来。
“三丫儿,四丫儿,你俩还在这等着干啥?进屋吃饭去。”周安和还以为俩闺女是在等他呢,于是便招呼着俩女孩进屋吃饭。同时,也把麻袋里的萫子,扔在了门口东头。
玉娴和玉妍俩人互相看了一眼,偷笑不已,她们的爹啊,也真是够憨厚的,嘿嘿。“嗯,爹,咱们进屋吃饭吧,都这么晚了,我还真是饿了呢。”玉娴一边笑着说话,一边伸手扯了妹妹,跟在父亲身后,一起进屋了。
周家东屋里已经摆了桌子,众人此时都围坐在桌边,就等着周安邦跟周安和他们回来吃饭呢。见到人回来了,老太太这才动手,给众人分饼子。同时,也招呼儿子和孙女们,赶紧去洗手吃饭。
“奶,这是我姥娘让我们带回来的,是山上的榛子松子核桃,还有一些蘑菇木耳啥的。我姥说,山上也没啥好东西,就是这些山货多点儿,留着给家里人没事嗑着玩儿。”玉娴把背筐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放到了炕梢。
瞧见玉娴拿出来那几大包的东西,周家老太太倒是难得露出了笑容来,“你瞧瞧这亲家,啥东西都想着这边儿呢,行,放那里吧,等会儿我再收拾。三丫儿四丫儿,你俩赶紧洗手吃饭。今天一天也累了吧?捡了多少萫子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