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配图
在越剧唱腔里,尖团音的问题不仅让广大戏迷困惑不解,连许多专业演员、越剧老师也不容易说明白。
古人的字音有尖团之分,这种现象至今还保留在许多方言里。传统戏曲(如昆曲)对字音的尖团非常讲究,尖团不分被认为是“曲白之大病”。
越剧分尖团是越剧进上海后向京剧、昆曲学习的结果。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说的是一个字的声母。所谓尖音是指“z(资)”“c(雌)”“s(思)”以及台州方言“时”和“池”的声母跟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读。团音指“j(基)”“q(欺)”“x(希)”以及台州方言“齐”和“奇”的声母跟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读。
现代普通话和部分方言中的尖音已跟团音合并,就是说它们的尖音消失了。戏曲以古装剧为主,语言需要带有古典和传统色彩,于是就有了尖团音的需求。
举例来说。
精[jing],现在是团音,本为尖音读[zing]。清[qing]本读[cing]。心[xin]从[sin]发展而来。越剧的基础方言是嵊州方言,现在的嵊州方言没有尖音——尖音已合并到团音里了。除了戏曲的传统色彩,尖音因为有柔美细腻的特点,所以在越剧的道白和唱腔中常常用到。
越剧虽然也讲尖团,但不太严格追求尖团音的区分。对于尖音,越剧界的基本共识是尖音可适当采用,但不能将非尖音字当作尖音来唱念。
为方便起见,拿普通话来举例说明。1.“小”和“晓”普通话都读[xiao]。“小”[xiao]是从尖音[siao]合并过来的,可以还原成[siao]音。“晓”[xiao]是从[hiao]演变而来的,所以不能读作[siao]。2.“酒”和“九”普通话都读[jiu]。“酒”[jiu]原来读[ziu],是尖音,可还原。“九”[jiu]本读[giu],不能读作[ziu]。3.“清”和“轻”普通话都读[qing]。“清”[qing]本读尖音[cing],可以还原。“轻”[qing]本读[king],不能读作[cing]。
归纳起来,现代普通话声母是j、q、x的字在语音演变的历史上有两个来源,分别来自尖音(声母为z、c、s)的汉字和非尖音(声母为g、k、h)的汉字。
这种情形也适用于越剧字音。从理论上讲,来自尖音而现在的普通话声母为j、q、x的汉字,在越剧中可以还原本音。本音声母为g、k、h,现在普通话发音声母为j、q、x的汉字,不能变成尖音,要是读成尖音(以z、c、s为声母)就是错误的。在尖团音问题上资深演员也会出错,这是因为越剧界历来没有制定可供执行的尖团音标准。
初学者光觉得尖音好听,往往把团音字也当尖音来读。如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的第一句唱词是“我合不拢笑口将喜讯接”,其中“笑”“将”“喜”“讯”“接”的声母是j和x,属团音,有些演员把这五个字都唱成尖音,其实不然。这些字在变音前的读音分别是“笑[siao]”“将[ziang]”“喜[hi]”“讯[sin]”“接[zie]”,“喜”字原读音声母为h,不属于尖音,因此不能读尖音。其余四个字是尖音,演唱时你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再举个例子。越剧《白蛇传·合钵》中有句唱词:“为妻是千年白蛇峨眉修,羡红尘远离洞府下凡尘。”其中“下[xia]”字读音不是从[sia]演变而来,原读音不属于尖音,因此不能读作[sia]。
再说一下“浊音z”(相当于台州方言“时”音)。这一类尖音字在越剧中通常不读尖音,一般读作“奇”字的台州方言发音。例如“情”“晴”“静”,越剧读音常常跟台州方言的“琴”音相同,“齐”的读音则跟台州方言“奇”音相同。而海派越剧对这类字的处理常常偏向于读尖音。比如,《祥林嫂》中有一个唱段《听他一番心酸话》:
听他一番心酸话,
倒叫我有口也难开。
有钱人娶妻是平常事,
那穷人无钱亲难配。
他八十千钱非容易,
多少血汗去换来。
狠心人得了我的卖身钱,
害老六负下了一身债。
我恨癞子,怨婆婆,
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
只见他又是懊恼他又是悔,
独坐一旁发了呆。
倒叫我要死不能死,
要归又无家归,
要闹又不能闹,
要赔又无钱赔。
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
进退两难我怎安排。
唱词中多处出现“钱”这个字。老一辈艺术家袁雪芬的发音,其声母跟台州方言“钱”的声母相同。袁老师的学生方亚芬(上海越剧院)唱“钱”字的发音,声母跟台州方言的“时”相同。新一代袁派王静(浙江越剧院,上海籍)的发音,与方亚芬相同。另外,在网上看到金采风、黄依群的唱腔,“钱”字发音又跟袁雪芬相同。笔者还注意到,上海的沪剧和上海说唱也都比较讲究尖音的使用。
越剧中这类读音的现象是浙派多团音,海派多尖音。
我一个朋友,椒江栅浦乌石人(属葭沚街道),虽然他的方言尖音已经变读为团音,但他的方言声母是g、k、h的字还保留着原来的读音,声母没有演变成j、q、x,就是说声母是z、c、s的方言字演变成了声母为j、q、x,而声母为g、k、h的方言字发音不变,声母没有变成j、q、x。比如说“黄金”的“金”他读作[ging],“轻重”的“轻”读作[king],“高兴”的“兴”读作[hing]。因此,乌石方言就很容易分辨尖团音了。在台州,尖团音仍然分成两类的方言,各县(市、区)应该还有不少。这些地方的戏迷对于尖团音基本上属于不学就会的。椒江老城区海门话,已经不分尖团了。
如果你的方言里不区分尖团音,你可以查阅尖团音对照表。对音韵有了解的读者也可查阅各类韵书或《康熙字典》来确定尖团音。
台州日报 程和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